股票上杠杆资金平时基本当碗柜用;还有老家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
最近帮刚装修的朋友选家电,站在电器城货架前突然愣神——那些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的“老伙计”,居然要么缩在角落落灰,要么直接标注“停产”。
比如我妈当年搬回家的传统饮水机,大桶水要抱着往上怼,她胳膊酸了半个月;比如外婆家蹲在厨房的消毒柜,除了过年消毒碗筷,平时基本当碗柜用;还有老家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,冬天没太阳时得烧电辅热,电费比燃气热水器还贵……
这些曾经的“家庭标配”,怎么突然就“不香了”?其实不是它们变差了,是我们的生活,早已经“长”出了新的需求。
先说传统饮水机——我妈以前总说“这机子方便,随时有热水”,可实际呢?换水要搬18升的大桶,她个子小,得垫个凳子才能放上去;内胆里的水垢跟茶渍似的,用醋泡都泡不下来,后来体检说“水质硬容易结石”,赶紧换成了净饮一体机。现在她早上冲豆浆,直接选45℃温水,不用等烧开再放凉;接自来水就能过滤,再也不用扛大桶水爬楼梯——你看,不是“喝水”的需求变了,是“喝得方便、喝得干净”的需求,老机子满足不了了。
再说说消毒柜——我家以前有个嵌入式消毒柜,装修时特意留了位置,结果用了三年发现:它只能消毒,不能洗碗,洗完的碗还要擦干净放进去,反而多一道工序。
后来换了洗碗机,吃完晚饭把碗一丢,半小时后拿出来,又干又烫,连筷子都带着消毒后的清香味。
现在那个消毒柜早被我挂二手平台卖了,买家是个开小餐馆的——你说,当“消毒+洗碗+烘干”能一步搞定,谁还愿意用“只能消毒”的老物件?
还有太阳能热水器——老家屋顶的太阳能是2015年装的,当时觉得“节能又环保”,结果冬天没太阳时,放出来的水比凉水还凉,得开电辅热烧半小时才能用,电费比燃气热水器还贵。去年回家,我爸直接换成了燃气的,拍着胸脯说:“现在不管下雨下雪,打开龙头就有热水,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。”你想,当“随时有热水”变成刚需,靠天吃饭的太阳能,能不被淘汰吗?
直冷冰箱的记忆更深刻——外婆家的老冰箱,每次开抽屉都要拿铲子铲霜,霜厚得能当“冰砖”,冻得手通红。有次我把番茄放冰箱门边上,第二天拿出来硬得像石头,咬一口全是冰碴子;还有鸡蛋,放里面久了,壳上都结了层薄冰。后来换了风冷冰箱,第一次打开门没看到霜,外婆还问“是不是坏了”,直到用了一个月,抽屉还是滑溜溜的,才笑着说“这机子比老的强十倍”。现在年轻人买房,谁还会选“需要铲霜”的直冷?毕竟大家连“每周擦冰箱”的时间都没有,更别说蹲在地上铲霜了。
最后是定频空调——我大学宿舍的老空调,夏天开着跟“鼓风机”似的,轰轰响得睡不着;温度设定26℃,要么冻得裹被子,要么热得翻来覆去,因为它“要么全转要么全停”,室温跟坐过山车似的。后来工作租房,我特意选了变频空调,晚上开着只有轻微的风声,温度稳定得像春天,电费还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。现在去电器城,连销售都不会推荐定频了:“国家都提倡节能,定频耗电是变频的1.5倍,谁还买啊?”
其实回头想想,这些老家电的淘汰,从来不是“质量差”,而是“跟不上生活的节奏”。以前我们要“有得用”,现在要“用得爽”;以前要“便宜”,现在要“省时间”;以前要“凑合用”,现在要“健康方便”。比如以前觉得“能喝上热水”就满足,现在要“能调温度的热水”;以前觉得“能消毒”就够,现在要“能洗碗+消毒+烘干”;以前觉得“能制冷”就行,现在要“无霜+大容量+无异味”。
你们家是不是也有那种“放着占地方,扔了舍不得”的老家电?比如蹲在冰箱前铲霜的记忆,是不是还能想起手指冻得发疼的感觉?比如搬大桶水时,是不是也有过“胳膊酸得抬不起来”的瞬间?其实不是我们“喜新厌旧”,是时代的脚步太快,那些陪我们长大的老家电,终于要跟“铲霜的早晨”“搬水的午后”一起,变成记忆里的小片段了。
毕竟啊,好的生活,从来都是“往前看”的——就像现在的净饮机、洗碗机、风冷冰箱,它们不是“代替”了老家电,是“接住”了我们对生活的新期待。
你说对吗?
加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配资官方网公司拟每10股派发3元现金红利
- 下一篇:没有了